当代经济研究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解构与重组

 

一、中国传统建筑的思想和环境

中国传统建筑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自然,以适应自然为主,强调 “天人合一”的理念。无论是儒家思想还是道家思想,人与世界都是紧密相连的,被认为是不可分割的共同体。正是这种思想影响着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方向。尊重自然,热爱自然,自古就有。古人注意到 “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已成为传统美学的核心。在这种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是对自然的反对态度,建筑是用来控制自然环境的。相反,它是一种兼容的态度,从而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自然的建筑环境态度。

二、问题出现的原因

这一异常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一是人的心理需要寻求新的差异,二是中国还没有经历过现代建筑设计和大量的实践,像欧美国家一样,直接进入后现代主义风格;三是整个施工人员 (包括设计)一般都很低,复制,只注重功能。它是实用的,忽略了文化的内涵,没有创造性。

三、民族化的重要性

我记得有一个名人曾经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也适用于建筑和景观设计。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生机勃勃、生命力持久的文化是传承和阐述原始历史文化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屹立千年的文化,不影响一代人。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传统文化的世界里。

四、西方解构主义设计风格

1919年,格罗佩斯在德国设立 “公立包豪斯学校”(1925年改名为 “包豪斯设计学院”),建立了真正意义的现代设计理论以及教育体系。以包豪斯为基地,20世纪20年代构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主要流派——现代主义建筑。自之后发展出众多新设计风格,又叫做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 (deconstruction)是其中典型之一,其形式实际就是对结构主义的损坏以及分解,以后现代主义时期的设计探究形式之一而出现的,首先在建筑上使用,代表人物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从他的作品中体现出注重个体、部件自身,反对整体统一的解构主义哲学,使其设计作品有着非常多样性的形式感。

五、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传承和利用

(一)寻找城市建筑文脉

(1)文脉这个词来自于语言范畴。可直接翻译为 “上下文”,是理解语境的基础。在建筑中,“文脉”是指建筑在历史状态中前后承续关系。能够理解为 “历史的传承与发展”。在整个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历史传统的延续在社会和文化进程中发挥了作用。这是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联系。这也是时代与历史之间的联系。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离不开社会文化背景。(2)在建筑设计中,我们必须寻找可以依赖的城市环境。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塑造和物质的塑造,创造一个既能追求古时心理需求的人,又能满足当代视觉审美要求的环境。所谓的连续性不是简单的复制,而盲目的上古不是城市精神的回归,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将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现代功能、材料、技术等动态因素结合起来,使传统元素具有时代特征,并赋予现代空间以传统的印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城市环境得以生存和发展。(3)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江南水乡丰富的文化积淀和传承。作为新博物馆的一部分,老中王府古建筑是新博物馆建筑的综合体,使新苏州博物馆成为现代建筑、古建筑和创新园林的综合性博物馆。

(二)传统符号的重塑和再生

作为一个空间造型艺术,建筑也包含丰富的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怀念传统的生活方式,提倡回归自然,追求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在这种情况下,符号成为建筑或城市的可识别性的最直观的表达,概括、抽象和提炼已知的传统语言形式,甚至使之成为可能。变化可以形成传递信息的符号,并应用于空间形态的创造,从而增强空间图像的感染力和建筑的可识别性。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有许多方法可以提取符号,例如空间符号、颜色符号和装饰符号。这是一种反映城市环境传统、区域和连续性的方式。

(三)技术与材料的延续

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各地的建筑逐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技术方法,适应了自然条件、当地材料和当地工艺。独特的施工工艺与当地的材料密切相关。成熟的施工技术是基于对当地环境中独特材料的合理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在许多领域,因为他们独特的加工技术和结构方法,最终形成该地区的建筑文化特征,如苏州住宅、云南丽江和贵州苗族村,都是最好的例子连接当地的材料和施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