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调节体制与当代经济
二元调节体制与当代经济焦方义土990年第l期所谓二元调节体制就是指由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共同组成的统一的调节体制。二元调节体制又分许多类型,研究二元调节体制与当代经济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的二元体制的特点有助于正确选择我国经济调节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对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新秩序有重要意义。一、二元调节体制产生的必然性二元调节体制的产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一,生产的社会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二元调节体制产生的根本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发达,新的部门层出不穷,各生产部门之间的依赖性大大加强,生产的协作性增强,集中程度不断提高。产品不再是一个人或一个单位的生产成果,而是许多部门和单位共同劳动的成果。这样进行统一的协调和配合就成为客观的需要,为计划机制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商品经济的客观存在又要求市场机制对其进行调节,以便形成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秩序。当代经济一方面具有发达的社会分工,另一方面又是商品经济,因而与之相适应的调节体制必然是二元体制。第二,当代各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从部门结构来看,由于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都存在不平衡的矛盾。发展中国家急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侧重重化工业的发展,把大量的生产要素投入重化部门,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从而出现生产结构的倾斜,导致重重,轻轻,轻农的局面,发达国家则侧重发展高技术产业,传统工业滞后,有的国家由于军备竞赛而忽视轻工业的发展,出现部门结构不平衡。从地区结构来看,由于各地区的历史、地理,经济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导致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美国经历了由东向西的开发过程,苏联在进行由西向东的开发,我国将经历由东向西的开发过程。从技术结构来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结构都是多层次的,是由高技术、中间技术和低技术构成的技术体系。这种生产力结构的多层次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要求逼过制定统一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利用计划机制使经济平衡发展;躬一方面要求刊用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促进落后地区和部门发挥各自的优势,加速发展。第三,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各有优点和局限性。计划机制的洸点主要表现在事前;旧节上,对总量和长期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投资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能发挥石效的调节作用,总量平衡只能由汁划机制调节;长朋结构如果用市场机制调节往往要经历一个冗长的迭代过程,谵要很长时问才能消除结构不平衡现象,通常伴随着巨大的社会浪费和振荡,而利用ir划饥制进行凋:口则会取得时问短,见效快、避免浪费的效果。舟47官如我国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两次长期结构大调整都是利用计划机制,在较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价格机制和自由竞争是构成市场机制的两大支柱。市场机制所要解决的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怎样生产以及如何有效配置资源等问题,通过对商品生产者自身利益的调节实现个量的平衡,资源配置的优化,使经济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实现高效率。但市场机制不能自动实现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灵活性与统一性,经济民主与集中的最佳结合,往往只顾前者,忽略后者,而计划机制则能补足这一缺憾。但集中式的计划体制往往使劳动者责任心不强,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因此,只有建立二元调节体制才能使两种机制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实现各种利益的统一,达到调节效果的最佳化。第四,当代各国经济是混合经济。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所有制结构都不是单一的,纯而又纯的,而是由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构成的混合经济。对国有经济要增强计划机制的调节作用,对其他经济成分主要用市场机制调节。与这种混合经济相适应的调节体制应是二元结构体制。第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实践证明必须建立二元经济调节体制。资本主义发展到亚当·斯密时代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主张由“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经济的运行。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由消费者的偏好和消费品购买力决定,如何生产则由市场竞争和各种投入要素的价格决定,一切都由供求规律决定,这是典型的由市场机制单一调节的时代。萨伊也认为供给可以创造需求,整个商品实现过程就是产品相互交换的过程,买者和卖者直接统一,供给总额和需求总额总是相等的,不可能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此主张自由放任,政府不应干预经济生活。本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彻底宣告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万能论和“萨伊定律”的破产。这次大恐慌推动了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出版从理论上否定了“萨伊定律”,认为需求不足是必然的,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通过有计划的政府开支扩大需求,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标志着资本主义主张建立二元调节体制的思想开端。但这一时期关于计划经济有无经济上的可行性问题在西方经济学界仍有争议。有的人认为计划经济必然引起权力的过分集中,阻碍竞争,从而损害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导致生产率下降,不利于社会经济增长。与此同时,苏联的计划经济实践也弓1起了西方经济学家的兴趣,开始注意计划机制的宏观调控功能。而计划调节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具有普遍意义是二次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除外),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需要复兴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把战时经济转变为和平经济。为了恢复生产力,重新组织经济,当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制定了复兴计划。以马歇尔计划为中心,1948年以英、法为首的欧洲各国制定了欧洲复兴计划,这是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正式实行经济计划的开端。五十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复兴基本完成,又制定了主要从宏观上刺激有效需求的短期计划,六十年代制定了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计划,七十年代制定了以限制通货膨胀为目标的稳定计划。这样资本主义世界就建立起了有宏观控制的市场调节体制。1917年工0月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了,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起集权式的一元计划调节体制,靠“看得见的手”调节经济,排斥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对经济通过由上到下的行政隶属关系进行纵向调节.这种调节体制对于恢复当'48●时的经济,粉碎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卫国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二次战后诞生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照搬苏联体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国际环境的改变这种集权体制越来越不适应需要,使经济发展缺乏生机和活力,并且与资本文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拉越大。一些衬会主义国家开始怀疑这种单一计划体制,最先摆脱这种体制的是南斯拉夫。1948年南斯拉夫被开除社会主义阵营后,对苏联式的体制进行了批判性的研究,1950年建立了翻工人自治”的经济体制,主要利用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运行。1968年匈牙利进行计划性市场模式的改革,1978年中国进行放权让利式的经济改革,苏联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也进行了改革。社会主义各国掀起的改革浪潮,实质上就是抛弃一元式的计划调节体制,引入市场机制,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建立二元调节体制。二次战后四十多年的世界经济实践证明单靠“一只手”不能实现对经济的有效调节,必须同时用“二只手。,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各自从不同的出发点走向了二元调节体制。第六,从理论上看,各国都不具备建立一元调节体制的条件。单一的计划调节体制发挥作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利益统一性。2,生产力高度发达,发展平衡,信息灵通。3。决策科学化。显然无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不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单一的市场调节体制发挥作用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 l完全竞争。也就是说没有自然的和人为的垄断,各种生产要素可以自由地进入任何地区和部门。2.总量基本平衡,生产发展不受资源约束。3.经济主体受资金的硬预算约束。4.市场体系完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具备3、4两条,但由于垄断的存在和受需求约束不具备1,2两条。社会主义各国不但不同时具备这四个条件,而且连其中的一个条件也不具备。因为产权制度僵化,企业与政府存在着“父爱抄关系,供给短缺,资金的软预算约束、市场体系不健全几乎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通病。二、二元调节体制的类型尽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从相反的方向走向了二元调节体制,但这并不意味两种制度的国家在调节制度上完全一致,因为各国的二元体制的结构特点、调节方式,操作程序都有很大的差别。不但两种制度的国家的调节方式·仃重大差别,而且每种制度内部各国家之间的调节体制也有很大差别,事实上各国的调节体制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的二元体制则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中国和匈牙利的二元体制向计划性市场模式发展,但两国在取消指令性计划指标,放开价格方面的程度不同,都遇到了效率与公平,稳定与发展以及需求膨胀,价格上涨等复杂问题。苏联改革起步晚,传统体制的惯性最大。同是资本主义国家,法国和日本汁划搞的最好,计划的连续性较强,为两国的结构转换和摆脱危机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两国的二元体制都重视计划机制的作用,但在实施计划的手段上有一定的差别。美国实行计划比较晚,并且始终未取得一致意见,所以计划机制是松散型的。英国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根深蒂固,计划机制作用微弱。西德战后重新恢复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调节最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各国的经济体制、经济结构以及人民的基本价值观念等等的不同,其二元调节体制都存在着重大差别。资本主义国家的调节体制虽然也是二元的,但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计划机制至多能起预测性和U/调性作用。而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二元调节体制计划机制作用较强,所以我们既要认识到当代各国调节体制二元 p49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