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的产业化发展及其经济价值分析
1 基于传统手工艺产品特性的分类
传统手工艺是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制作工艺及相关产品”。2017年3月颁布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指出,“传统工艺是创造性的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不能替代的特性。”[1]根据传统手工艺产品特性及适用的不同产业化发展方式,可以将传统手工艺分为三个基本大类:第一类是属于中国古代技术史范畴的传统手工技艺,如农具、交通工具、编织、陶瓷等生产生活用品的加工制造工艺,这一类工艺品由于兼具使用价值与一定程度的艺术价值,可以考虑由工业化替代部分生产流程,从而在使用价值与艺术价值中达到平衡;第二类是年画、剪纸、刺绣、藤编等传统工艺美术,涉及文化、审美与精神需求的艺术品等,由于人们对于产品内在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远远大于其使用价值,对其进行规模化生产反而会降低它们的价值[2];第三类是带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手工业,如民族纺织、印染、手工饰品等,与前两类不同,此类传统工艺品带有一定的地域民族特点,往往需要由特定地域的手工艺人来完成。后文将根据此分类对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模式与经济价值进行展开分析。
2 对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发展的规模和形式的分析
产业化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产业以行业需求为导向,通过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的过程。产业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简单而言就是全面的市场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一是市场化经济的运作形式;二是达到一定的规模程度;三是与资金有密切关系;四是以盈利为目的[3]。对于本文所述三种类型的传统手工艺,其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有所区别。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类传统手工艺(编织、陶瓷等)逐渐通过现代化的规模生产来实现产业化,充分利用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进步,融入了社会经济的规模化发展中,甚至引入机械化高效率生产。如江西景德镇的支柱产业—陶瓷,“十一五”规划以来,景德镇市优先推进陶瓷产业的发展,将陶瓷产业作为突出发展的主产业,扩展出环陶瓷行业建设,通过调整结构、招商引资、建设园区等措施,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陶瓷产业在2014年至2019年之间,总产值从291.6亿元发展到突破423亿元,出口额从7.95亿美元增长近10亿美元。”[4]
同属于这一发展路径的,还有各地的制茶业。运用现代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茶叶的增产增销。并不断创新茶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模式,形成合成茶饮料、方便冲泡的茶包、瓶装罐装饮用茶、品牌化的现做奶茶等等新产品,将饮茶文化推广到几乎全年龄段各个阶层,风靡国内国际市场。
第二类手工艺(剪纸、刺绣等)由于其自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和独创性,无法走常规的产业化发展道路,规模化的生产必将降低其产品本身的附加价值。对于这类手工艺来说,所谓的“产业化发展”应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与保护方面,通过文化价值来带动经济价值的实现。如2011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内蒙古包头剪纸,“在多民族聚居的包头及周边地区,各民族的独特文化与风俗人情互相融合,取长补短,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传统。传统的包头民间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其风格特征是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互相影响交融的产物,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包头民间最为普及的装饰艺术,包头剪纸经过几代艺人长年累月的反复实践,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表现手法,作品的构思独出心裁,给人以纯真、质朴、清新的美感,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包头剪纸的题材有人物、动物、花鸟鱼虫、吉祥纹样等几大类。以各种形式多变的拉手娃娃、十二生肖、云尖尖和吉祥连续纹样为多,又以带有‘十’字符号的动物以及‘老鼠爬杆’、‘蒙人骑骆驼’、‘骑马扛枪’等最具特色[5]。”包头剪纸的传承人刘静兰女士多次参加对外文化交流,荣获多种国内国际奖项,将“包头剪纸”打造成为知名的文化品牌,拉动其经济价值的实现。如图1。
第三类传统手工艺(民族纺织、印染等)介于两者之间,可进行一定的区域特色产业化探索,但不宜进行大规模同质性生产,需要保留产品本身的年代底蕴和特色气质,如新疆传统的艾德莱斯绸。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