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研究

“斯坦福师徒”摘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拍卖理

 


本文字数:2203,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导读:他们的发现,使世界各地的卖方、买方和纳税人受益。

作者 | 第一财经 冯迪凡 高雅

20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两位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家——米尔格罗姆(Paul R Milgrom)和威尔逊(Robert B.Wilson),获奖理由为“改进拍卖理论,发明新拍卖形式”。

有趣的是,威尔逊是米尔格罗姆的论文导师,此次算是“师徒”获奖。

什么是“拍卖理论”?他们对当代经济学作出了何种贡献?这两位经济学家又因何在今年受到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青睐?

诺贝尔奖项委员会主席弗赖得克森(Peter Fredriksson)表示:“今年的经济学奖获奖者从基础理论开始,将其结果用于实际应用中,这些应用已遍及全球。他们的发现对社会大有裨益。”

在颁奖之后的电话记者会上,对于“拍卖理论解决过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威尔森表示:“这一理论最有用的地方无疑是在拍卖会上。但我也在其他一些领域进行了研究,比如说我和我的同事克莱普斯(David M. Kreps)研究了博弈论中的序列均衡问题,还有和我的同事高文登(Srihari Govindan)一起研究了博弈论中的选择均衡问题。”

在被问到“互联网如何改变了拍卖”时,威尔逊回答说,互联网“非常深层次”地改变了拍卖。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学动态》编辑部副主任李仁贵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去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急转弯”,今年的诺奖则回归了长期以来的正统规则,奖励的是25~30年之前的理论成就。此外,从2013年至今,除了2019年,其余年份的诺奖得主均是“引文桂冠奖”的得主,今年两位经济学家威尔森和米尔格罗姆曾在2007年被授予过这一荣誉。


两位没参加过拍卖会的“拍卖理论”经济学家

应用广泛的拍卖理论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通常不重视价格形成的具体过程,而拍卖理论则有效解释了市场经济中价格形成的内在机制,即在规则明确时,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市场参与者,应当用何种价格获取商品,也就是说,经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品价格如何收敛于均衡价格。

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商品、服务都是以拍卖方式进行的,而这也令拍卖理论成为近四五十年来,经济学学科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今年获奖的两位经济学家米尔格罗姆和威尔逊则研究了拍卖的运作方式,随后并为以传统方式难以出售的商品和服务(例如射频)设计了新的拍卖形式。

他们的发现使世界各地的卖方、买方和纳税人受益。

通常来说,人们总是把东西卖给出价最高的人,或者从出价最低的人那里买下来。如今,天价物品每天都在拍卖中易手,这其中不仅有家用物品、艺术品和古物,而且还有证券、矿物和能源。公共采购也可以通过拍卖方式进行。

研究人员使用拍卖理论尝试了解竞价和最终价格(拍卖形式)不同规则的结果。分析是较为困难的,因为投标者会根据可用信息做出策略性反应。

威尔逊(Robert Wilson)开发了具有共同价值的物品拍卖理论,这种价值在事先不确定,但最终对于每个人都一样,譬如射频的未来价值或特定区域内矿物质的数量。

威尔逊展示了为什么理性的竞标者倾向于将竞标价格置于他们对共同价值的最佳预估以下:他们担心“中标者诅咒”(the winner’s curse),即因付出太多而输掉。

米尔格罗姆则制定了更为笼统的拍卖理论,不仅允许出现共同价值,而且允许出现投标人之间的不同私人价值。他分析了多种众所周知的拍卖形式的出价策略,表明当出价者在出价过程中了解彼此的估计价值时,这种方式将给卖方带来更高的预期收益。

在这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推动下,1994年,美国率先使用其拍卖形式将无线电频率出售给电信运营商。从那以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在获奖后的记者会上,被问到“互联网如何改变了拍卖”时,威尔逊回答说,互联网“非常深层次”地改变了拍卖,得益于互联网,各种企业都在不断地进行拍卖。他列举了搜索引擎上的广告销售,以及eBay等公开拍卖的商业活动。

威尔逊也列举了金融交易中互联网对拍卖的深远影响。他称,在金融交易中,有很多买卖资产的场所,现在它们都通过互联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就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即时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