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研究

经济效率与公平正义的多重历史“面孔”——评

 

西方当代主流经济学只重视描述性的事实,而无视价值判断,培养了一大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经济活动中屡屡出现不道德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呼吁,在研究经济现象的“事实”的同时,也要加大经济伦理的研究。

《西方经济伦理思想史:经济的伦理内涵与社会文明的演进》

徐大建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西方当代著名伦理学家麦金太尔在《伦理学简史》中重申了桑塔亚那的名言:“一个对哲学史无知的人注定仅能重复哲学史上所发现的论点。”(《伦理学简史》,龚群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他认为,研究道德概念应尽可能结合它们的历史来考察。我认为,观念系统一旦脱离了历史叙事,很容易陷入空洞逻辑链条的深渊里难以自拔。徐大建教授的专著《西方经济伦理思想史:经济的伦理内涵与社会文明的演进》专门论述了西方经济伦理思想问题和探讨这些思想背后社会文明演进。

避免麦金太尔的“两种危险”

麦金太尔认为,让哲学的历史打碎我们当下的偏见,有两种危险:一是“像麻木不仁地搜集古玩的癖好,它使我们沉浸在能不带偏见地接近过去的幻想中”,二是“诸如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这样的哲学史家那里非常明显,他们相信过去的全部意义是,它应在我们的时代达到顶点”(同上书)。就此而言,《西方经济伦理思想史》首先提出了经济伦理的基本问题:人们如何看待经济效率与公平正义,以及如何探讨二者的人性基础、评价关系和事实关系。徐大建教授认为经济活动中,诸多关涉经济伦理的问题和现象,大都可以从这个基本问题中得以阐释。在阐述经济伦理的基本问题后,他从经济伦理学思想史的角度,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奎那、休谟、斯密、穆勒、马克思、韦伯、罗尔斯、科斯、哈耶克、阿玛蒂亚·森等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家的经济伦理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这样的阐述路径,既对经济伦理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确定和澄清,又对经济伦理思想的演进予以梳理和分析,有效避免了麦金太尔所言的两种危险。

例如,本书第十一章专门论述韦伯的经济伦理思想,徐教授不仅说明了韦伯对经济发展与伦理道德关系的多因论解释,而且通过与其他思想家的观点对比分析,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角度,以《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为蓝本,揭示了伦理道德对经济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徐教授还通过韦伯的另一部著作《儒教与道教》,分析了韦伯眼中为什么资本主义不会在中国产生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的儒家孝道伦理以及道教隐世原则所共同具有的顺应现世的传统保守精神必然导致形式化法治和理性化经营方式缺失的分析,以及他对这样的社会结构和价值体系不利于现代资本主义自发产生”。在理清韦伯的经济伦理思想之后,徐教授还对韦伯的观点进行细致评析,指出韦伯所持观点的不足,并提出“为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究竟应当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启发性和开放性问题。如此,通过对韦伯思想观点、论证逻辑、历史背景、韦伯观点对当下中国的启发等多方位详尽阐释,徐教授从整体上白描了韦伯的经济伦理思想,发人深省。

▲作者从经济伦理学思想史的角度,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奎那、休谟、斯密、穆勒、马克思、韦伯、罗尔斯、科斯、哈耶克、阿玛蒂亚·森等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家的经济伦理思想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

直面现实的挑战:重视逻辑和历史

已故英国著名学者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郭小凌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探讨观念体系和历史叙事的典范。汤因比在这部书中首先阐明了人类历史上已经存在的文明的兴衰内在机制:一种文明面对“挑战”如何“应战”。他的论证方式就是史论结合,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文明演进的某些规律,同时还提供了一些文明起源、成长、衰落、解体的过程线索,更启发了我们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我认为,如同《历史研究》所展现的那样,好的理论著作不仅要澄清某些观念体系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提供观念体系的演进逻辑链条和历史事实,并以此为实践活动提供某些思路。

徐大建教授在本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西方经济伦理经典作家的观点,提出自己对经济效率和公平正义关系的看法:经济活动的社会目的是社会生产的经济效率,但社会经济效率离不开公平正义。二者往往存在一定的冲突,可以通过价值关系的逻辑分析得出某种解决方案,但这些解决方案需要用社会经济发展与道德法律传统之间事实关系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加以验证。这些见解为我们研究和解决经济实践中遇到的经济伦理冲突问题,提供了一种基本的解决思路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