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研究

中学设置情绪发泄室:被约束的当代青年,该如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终其一生,人不仅要向内自我关怀,更要有向外做引路人,做年轻人指路明灯的格局与觉悟。

在一生中仅有的空间和时间维度内,人们应当倾尽全力地去做力所能及之事,而这些发自内心的良善,必然会对这个社会、对他人产生有益而深远的影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将其良善一面激发出来,约束其邪恶一面,是社会和国家在教育上的终端理念。理念理想与生活之间,通常存在着非常巨大的鸿沟和差距,当有了理念之后,怎么做才会有效果呢?

知行合一,才可能改变现实。

客观而言,塑造一个人,从给他吃穿用度,到关照他的内心,为他的精神意识铺设正确的发展路径,是从低到高的,两个完全不同的维度。

历经数亿年的进化,人类才得以变成如今的智人,人类社会也是在这些演化中不断完善的。无论是政治上的种种规则,还是经济层面上的细腻应对。

不管是心理学还是人文科学,抑或是推动与改变人类物质社会形态的科学技术,人类繁衍千亿年,积累了种种生存智慧与物质基础 ,无非不是想让自己活得更好,更趋近于一个“人”的理想状态。

拥有意识的“人”,理所当然应当与动物的存在状态,有所不同。

此前有这样一则新闻:陕西西安某中学为缓解学生压力开设了心理课,设置了发泄室。

发泄室里,设置有专门的呐喊宣泄系统、涂鸦墙、搏击室等。据该校学生称,有时学业遇到压力,除了找心理老师疏导,还可以去宣泄室呐喊、发泄,过程之后,人会感觉轻松不少。

其实,早在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就印发过关于《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的通知,通知中指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内,至少要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此外,通知中还规定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的建设目标、功能定位、基本设置和管理规范,并对心理辅导室的开放时间、人员配备、经费投入、成长记录、辅导伦理、危机干预、及时转介、加强研究等方面的管理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

显然,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也为了改变教育方式,社会各界都在孜孜以求,不断进行探索,发现好的教育方式,就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推广。

这种意识层面的关注与觉醒,既是国家教育体制体系的发展和进步,更是社会人的成熟与进步。

孩子是这个社会中最为稚嫩与敏感的群体,也是社会与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如何让他们从小就正确面对自己在情绪、精神认知、心理上的种种反应,并采取正确的方式应对与解决,就成为所有成年人的课题与责任。

青春期的孩子,学习压力大,社会经历少,对社会的整体认知不足,很容易在遇到挫折时钻牛角尖,走进死胡同。

比如,学习上压力大,在老师、家长的要求下不得不负重前行,这种负重而行的心理状态,若不能得到及时纾解和指引,时间一长很容易导致精神认知上的障碍,以及心理上的畸形发育。

虽然学业为重,学生必须要克服自身的缺点和缺陷,跟上社会的要求,但是若拼尽全力也无法达到外界期望值的时候,学生的内心就会产生自我厌弃和放弃感。

而改变一个学生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空间转换,即改变所处环境,并通过有效的发泄方式和手段,让他们把内心淤积的不良情绪释放出来。

陕西中学设置这样的发泄室,非常符合青春期孩子的特点。

不仅让他们在学习之余能够有机会正确发泄负面情绪,更是从形式和方法上告诉了孩子们,当人生遇到困难或感到无助时,是有正确而且有效的心理调整方式的。

这种发泄室,看起来只是学生求学阶段的一个情绪治疗室,但其实很大程度上,学校是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每一个学生,自我不是单一全能的,自我在向上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困难与无助的时候。

而当这些情绪和负面精神意识产生后,正确地面对它们,采取有效的方式宣泄掉它们,尽量避免各种形式的“精神便秘”,才是一个人面对生活困难时最应该有的态度和方向。

一间发泄室,并非只是宣泄情绪,本质上,它是在教给孩子们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