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研究

「张俊」|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

 

【个人简介】

张俊,1942年生,河北井陉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早年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在第八届全国美展,全国首届中国画展,首届全国山水画展均获得奖项。2000年后,变法图新,写意水墨系列探索收获颇丰。出版有《太行问道》《太行叙事》《山佬意气》等多种专著。


【名家评论】

张俊的太行山水情怀

张俊是太行山之子,他的山水画艺术的母体就是太行。太行山从河北到河南纵贯南北,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孕育着中华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太行山奇美博大,风骨峻厚,绵亘千里,无美不收。可以说,太行山是中国山水画、尤其是北派山水画的摇篮。五代时期的荆浩隐居太行,开拓了北派山水的高峻雄美、气势浑厚的先河,并影响了宋代山水主流画风的形成。宋代在汴京(开封)聚集的画家群体正是在宋王朝稳定、经济富庶、注重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创造出了富于太行精神的、光耀画史的宋代山水画。20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为山水画的振兴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遇,太行山又重新进入了画家们的视野,画家们纷纷走进太行,寻求创作的灵感。记得画家贾又福在80年代初期,不辞辛苦,总是初春时候到太行写生,后来他的一批太行山之作,尤其是名作《太行丰碑》,在当时的中国画坛影响很大。他的成功推动了更多画家走进太行。贾又福的画风、影响了许多人。我近来看张俊的山水画作品,感受到他深深的太行山情怀。他所表现出的太行山风骨神采,太行山的脉动呼吸,都是画家极力体察、感受和迹化于自家笔墨多年的生活与艺术探索的结果。

——孙克



张俊山水画展观后

我一进展厅,对张俊作品的大气、雄强、浑厚、朴实、阳刚所感动。他是一个长期生活在太行山区的画家对生活能够观察的这样深入,把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环境提升到一个高层面上来深入的研究,能够表现的这样充分,同时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对一个艺术家来说这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

——冯远

(摘自2006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张俊山水画展上的讲话录音摘录)

冯远:中国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张俊老师的山水画,由青壮年的多笔繁复皴写进入近年的大写意阶段,大写意是需要有足够好的本领的,尤其是山水画。张俊老师的画,带着浓郁的个人色彩,充分表达出来自我的情绪,画面兼足中国艺术的哲学思想,相反相成的辩证逻辑运用到极致,同时画面还充满美感,成就教科书式的存在。——吴东林



【作品鉴赏】


我的艺术原点与当前探索张俊

?一个艺术家的创作生成起源,一定与他人生的“根”有着割舍不掉的关联。我生长在太行山区一个小村子里,心中一直有着很浓厚的思乡情结。从记事以来,乡情、乡音、亲情、友情,老屋、老街、古井、荒坡,都与我有着诉说不尽的情感交集……。它已形成我人生精神启蒙的“原点”。

辛丑年写意水墨



我的第一幅写生是在故乡读完小时。画的是村里的关帝庙和庙前的千年古槐。依稀记得老师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我时的喜悦情景。参加工作后,一直在企业俱乐部从事美工工作,学习过水彩、水粉、油画、版画,并有作品问世。期间,有幸聆听过吴作人、李桦、古元等老一辈艺术家的讲课亲授。七十年代末由邯郸市调回厂址在我井陉老家的一家企业继续担任美工。家乡的山水如同流淌在我身体里的血液一样,再次置身于大山,那种固有的原乡情节一发而不可收。不分春夏秋冬,无论阴晴雨雪,只要有时间就进山写生,几乎走遍八百里太行的沟沟坎坎,其艰辛难以言表。

辛丑年写意水墨


我观太行,那长岭大坡、峡谷巨石、老屋荒滩,在漫长的岁月里与天地对话,与一代又一代太行子民同床共眠,对岁月风霜的风化解体全无敌意,用一种姿态、一种表情获得了永恒。走进太行深处,其大气、野气、乡土气,以及苍肃无华的原始之气,每每让我惊叹和感慨,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上世纪 八十年代初,一次与贾又福先生一同进山写生时,贾先生为我题句:“钟情一方,得天独厚,终身相许,志在必成。”诚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