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研究

「马俊卿」|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

 



?【个人简介】

马俊卿(清),1954年生于天津。师承于孙其峰,孙长康,白庚延,吕云所诸先生。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一、二届山水画邀请展,第八届全国美展,纪念建国五十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四十周年暨援助西藏希望工程书画展,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作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六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天津展区,95南韩仁川国际美术交流展,96日本第二十五回公募元展,日本国际水彩画交流展,两岸名家书画展,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展, 201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等,并有作品及传略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全国第一届山水画邀请展作品集》、《92中国美术家年鉴》、《中国当代山水画集》、《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海峡两岸书画作品大观》、《95南韩仁川广域市国际美术交流展作品集》、《中国当代国画集萃》、《中国高等艺术学院艺术论坛--质疑水墨》、《第五届当代中国山水画作品集》、《荣宝斋》、《烟台美术 物馆建馆二十周年作品集》、《当代中国画精品选》、《艺术名家之路系丛书—[大家风范] 》、《书画经济》、《中国书画界》, 《中国收藏》, 《20世纪中国书画艺术品鉴》,《2010艺术家图典》,《2011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作品集》等画集画册。并在《中国名流网》、《中国书画资讯网,网络交流中心》等有个人作品网页展示、现为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山水画专委会学术部副部长。


【作品鉴赏】

于平实中见精神

——著名画家马俊卿山水画评

?

山水画是一个大课题。从汉末魏晋六朝发轫至今已历千年。期间几经演变,由作为人物画的配景,到独立成为一个画科;由单纯的以形写神,到山水成为士夫文人表达情性和观念的载体,作为艺术表达的形式语言,不断地完善,逐渐成为与中国文化并行的您组文化符号。中国山水画再中国艺术史上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人寄情自然的山水观。早在先秦哲人老子的《道德经》中已经说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到了西汉时期的大儒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论,更直接影响了六朝以来中国山水画的发端和形成。



魏晋以降,社会大解体,民族大融合,思想大解放,山水画作为具有独立语言特性的艺术形式,开始走向千百有思想的士大夫阶层,成为他们表现自己认识观的特有的载体。宋元至今,山水画的形式和内容逐步走向完善,形成了它特有的创作规范。近百年以来,山水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那种以文人画水墨写意为主流的创作趋向,在8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出现了重要转折,一大批中青年画家开始尝试新技法、新材料乃至新工具,在创造新的语言上取得了重要的成就,给当代的山水画创作带来了新的气象,形成一股强劲的现代风。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当代山水画的创作固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当人们迷恋于“创新”时,制作的规范性、工艺性却使得传统山水画的许多人文内涵丢了,形式雷同,缺乏个性,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几不相关,以至丧失自我情性的表现。传统笔墨固然具有极强的表现力,但流行了千余年的文人笔墨程式太成熟、太古老了,以至使许多画家改变乃至放弃旧的形式语言体系,另辟新路。而新的语言体系目前又难以承担继承传统,承载文化,体现时代精神的重任。这一窘况,也成为当下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难题。



作为山水画家的马俊卿,他在山水画教学之余,潜心研究山水画理论,研究历代山水画名作。多年来,他带着学生深入名山大川,践行着古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座右铭,体会着山水的文化精神。同时,他认真汲取传统中的笔墨营养,以笔墨承载他的艺术理想和精神寄托,逐步形成具有自己艺术符号特征的表现形式。



首先,他从传统笔墨入手,深入理解传统笔墨与山水表现的关系。中国画家没有不重视笔墨的。但怎样重视笔墨,怎样把笔墨化成有意义的内涵不是所有的画家能理解透并做到的。中国画的笔墨不仅仅是一个手段,笔墨本身也是一个表现,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比如元代的王蒙,他画的山苍苍茫茫,生机勃勃。用西画的方法论分析,他画得郁郁葱葱,水分很饱满,阳光很灿烂。而中国画是在一点一画、一笔一墨中,通过皴擦点染,把笔墨本身的力度、韵律生发出的生命力流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