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经济研究

早期的前古典经济思想--《经济思想史》读书笔记

 

为了日更不断,将自己以前写的读书笔记贴上来。呜呜,真舍不得。

进一步思考的问题:1、对当代中国的经济学家来说,为什么研究管仲可能比研究亚当斯密更切题?2、希腊经济学家与经院哲学都不了解稀缺性的充分含义,这一断言的含义是什么?3、解释利用惯例、权威配置稀缺资源与利用市场系统来配置稀缺资源之间的区别4、客观的确定公正价格的难点何在?

所有经济问题来根源于物品的相对稀缺性。早期经济学家为公平和生活质量解决稀缺性,而不像物品极大丰富的现代经济学家关心资源配置的效率。在家庭自给自足的时代,市场发育不完善,资源配置能能力很弱,所以那个时代的思想家更多的思考权威机制配置资源。在利用政府权威解决稀缺性的过程中,思想家们确定了很多概念和工具。一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其他活动融合在一起,要拥有抽象分离能力;二是公平、公正与合理,这更多的是解决各个阶层间的资源配置策略。

1954年熊彼特撰写了著名的经济分析史,提到非西方的经济学著作都没有缺乏分析内容。实际上中国战国时期的齐国名相管子的著作《管子》一书涉及到供需问题,并提供了一定的解决方法。不过管子用“轻”和“重”表示供需失衡时物品价格。

古希腊思想家对经济学的研究得到当代经济学家的重视,目前还在不断的深入。公元前8世纪农场主的赫西奥德很关注自家农场的生产情况,首先提出效率这一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同时赫西奥德还对“稀缺性”提出自己的看法:稀缺性并不是因为有限资源和无限欲望的矛盾,而是潘多拉打开盒子释放出来的邪恶。限于时代局限,那个时代的思想家大都着眼于家庭作坊和家庭农场类的经济活动,如雅典人苏格拉底的弟子色诺芬就思考了有效管理的问题,并在家庭、军事、公共事务和生产者等层面上使用这个概念。下一个考虑经济学问题是著名的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的希腊时代,面临着来自马其顿的威胁,社会中上层和下层奴隶主关系紧张。为了缓和、解决冲突,亚里士多德提出建立理想国。他认为人本质是贪婪、自私的,所以要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政体。理想国由高尚的武士和哲人制定规则、实施管理。但是他们不能掌握社会财富,不能参与劳动,否则就是影响分配的公平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的生产不能精确区分是满足基本需求还是贪心所致,为此,应该采用物物交换方式确保为基本需求而生产,货币交易显然是追求更多的货币,追求私欲。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的经济学家或者思想家从高于一切的宗教出发,如安萨里在一定框架内进行创作,使国家的哲学、伦理、社会和经济与宗教融为一体。安萨里暗示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以及随之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他还考察了公共支出、税收与接待、硬币制造、利息和高利贷、税收等公共经济话题。他的见解与描述总是在其强烈的宗教主张背景下做出。阿拉伯的另一个学者赫勒敦同样对纯粹的经济问题不感兴趣,他考察所在国家的发展周期,从低收入和少量剩余的农村生活,演变为劳动生产率和收入、经济剩余、人口增长等。安萨里和赫勒敦代表了伊斯兰经济学的开始,但这并非意味着市场经济分析活动的开始,而是在考察远比经济活动更重要的问题时,获得经济活动令人满意的早期见解,为理解人类经济活动增加了台阶。

经院哲学的代表阿奎那为了应对日益增加的经济活动与宗教信仰(主要是基督教的圣经)之间的矛盾,重新解释了圣经中的经济活动,使之符合当时人们的经济行为。当人们抱着慈善的心从事商品生产,并给商品标注公平的价格时,人们的经济行为是符合圣经教义的;或者将赚取收益用于教会活动、慈善事业时,人们的经济行为也是可以接受的。而将自己的资本借贷给别人、从中收取任何利息的行为都是“高利贷”,是违反教义的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阿奎那的经院哲学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在古代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都不发达,技术分析工具都处于萌芽甚至种子时期,这是古代中国、阿拉伯、希腊和经院哲学的学者都没有系统提出经济理论的原因。他们对经济学的阐释也散落在不同条目的著作中,没有成为独立的研究篇章。但这并不是说他们不伟大,相反,古代学者在些微的经济活动中,发现了某些规律,并且尝试去理解思考这些问题,不管出于何种目的,都殊为不易。